找到相关内容928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部分佛教名词解释

    地、已办地。即声闻得漏尽智、无生智证得阿罗汉果,或菩萨成就地之位。  (8) 地,即观十二因缘法而成道之缘觉圣众,十二因缘观为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明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...与同,受佛之气分,如中阴身,自求父母,阴信冥通,入如来种。  (5)方便具足住,谓习无量之善根,自利利他,方便具足。  (6)正心住,谓成就第六般若智,故非仅相貌,且心亦与佛智同。  (7)不退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1953765.html
  • 分别与无分别

    hellip;乃至阿罗汉?是、是菩萨、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?”“世尊!不可说也。”“须菩提!以是因缘故,当知一切法无相、无分别、无生、无定、不可示。&...了解分别中,引导趣入,这就是的伟大,不可思议的方便![32]   今引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所开示法门:六度、四念住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、八圣道、止观、佛法僧三随念等等,为庄严净土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253833.html
  • 无限的慈悲——观世音菩萨

    白银色,衣冠具足,全是大丈夫相,无男女性别,亦无男女情欲。无色界众生,依正俱空,身心都无,何来性别?   至于四圣境界,早已超越三界六道轮回,无所谓男女性别。四种圣人:阿罗汉,,菩萨,,随其...无论冤与亲,人与畜,皆有佛性,都有成的可能。因此,诸佛菩萨,从一切众生,佛性平等,无二无别的观念中,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出无限的慈爱,愿意无限度给予一切众生的幸福快乐;自然对被众苦逼迫,还末成佛的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3853905.html
  • 论《普门品》中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应许

    尝试以三种英译普门品版本,将三十三身作中英对照(注三十七) ,并将八类的内涵逐一列出如下。 (1) 圣身有三:1(Buddha)、2(pratyekabuddha)、3声闻(voice-...)佛身 1 Buddha Buddha Buddha (2)佛身 2 pratyekabuddha pratyekabuddha pratyekabuddha (3)声闻身 3声闻 ...

    大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5154024.html
  •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(2)

    ,相关的经论证明有:《悲华经》卷六云:  世尊,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,一音说法。或有众生学声闻乘,闻说法即得知声闻法藏。或有修学乘,闻说法便得解于佛法;或有修学无上大乘,闻说法便得...在唯识有不彻底的一面,若暂时把它搁置而不论的话,其它,说有法身、真如,说有般若之智=无分智、后得智,说有比什么都更好的无住处涅槃,说有‘三身’(对于已完成的人格,出现利他之圆满)等,还都是述说很高之...

    昌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0654420.html
  • 论唐代禅宗的“见性”思想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

    中。  (注 4) 详见注1,页953~972,〈中印佛学之比较〉部份。  (注 5)《入楞伽经》卷2︰“我说五种乘性证法︰一者声闻乘性证法; 二者乘性证法;三者如来乘性证法; 四者不定乘性证法...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为大乘禅;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,......此信即......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,亦名如来清净禅,亦名一行三昧。......达摩门下转辗相传者即此禅也。......先祖带昧防失,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354791.html
  • 正法与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。…如净众生,如是未度彼岸者令度,得阿罗汉、得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亦如上说。(六三五经)  因此,修习四念住,可使凡夫(未净众生)成为有学(令得清净),已得“有学位者”成为无学(令增光泽、鲜...文身,即素怛缆、毗奈耶、阿毗达磨。胜义正法,谓圣道,即无漏根、力、觉、道。  由此可知,世俗正法指的是经、律、论三藏;胜义正法指的是圣者心续中的无漏五根、五力、七觉、八圣道。为了使正法久住,必须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554806.html
  • 与塔有关的经典以及研究

    相谓言。此牧牛儿却后七日必当寿尽。是牧牛儿又于异时。与诸小儿聚沙为戏。中有小儿摧沙为堆。言作佛塔高一磔手。或二或三至四磔手。时此小儿戏聚沙塔高一磔手。却后更延七年寿命。于聚沙时。有持钵而行。时诸小儿以嬉戏心。将沙奉施言我施麨。时辟佛引钵受之。以神通力沙变成麨。时诸小儿见此因缘。皆悉获得清净信心。时辟与诸小儿悉授记莂作如是言。汝诸童子所造之塔高一磔手者。于未来世作铁轮王。王一天下。二磔手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1855676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淨土思想的抉择

    才能得阿惟越致──不退转。或者感觉到菩萨道难行,所以问:『阿惟越致地者,行诸难行,久乃可得,或随声闻地……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,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,愿为说之』。这是请问易行道的方法。龙树说:『...」义,不但众生平等,而且圣凡也是平等的;淨土中的所有圣凡人等,都是平等而无阶级区隔的。菩萨诸上善人,是淨土行者的老师,而非「造物主」。  (二)淨土不比一般人所嚮往的天国:往生淨土,只是找一个客观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2755791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

    佛法的宗要,佛法的重心是圣、出世间、无漏、不取、正尽苦,作证究竟涅槃的八正道──乘、乘、声闻乘。[4] 印顺导师提到:“人间佛教,是整个佛法的重心,关涉到一切圣教。”又说:“如从佛陀施教的...,具足三业,然后修四念处。” [46]   (三)七觉渐次修习满足   释尊详细说明初学者,如何正式次第修习七觉:  告:“诸比丘、比丘尼!七觉分者,谓七道品法。诸比丘!此七觉分渐次起,渐次起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